个案,男,16岁,高二学生,表情呆滞,目光暗淡,无精打采的样子,因一周没上学,24小时泡在网吧,被家人找到后由父母陪同来中心寻求心理干预。
父母讲话的时候,孩子耷拉着脑袋不吭声,后来我请父母在外面坐等,我想与孩子单独交流。交流中孩子很配合,表达也很好。我问他,父母讲话的时候,你什么原因不表达?
他说:“我说什么也没用,他们从来不理解我,从小到大做不好就被批评,从不表扬。我根本就不想回家,感觉自己在家庭中可有可无,所以从初中我开始慢慢喜欢上网玩游戏,在游戏中我很开心,在游戏中能找到我想要的东西,我可以自己做主。”
从简单的交流中,我能感觉到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认同。接下来我开始应用专业沟通技术引导个案经历他上网玩游戏的事件,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他一直处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极度兴奋的状态,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武器”,没有人左右他、批评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后来我继续引导他经历与父母之间的事件,他说:“高二第一次月考,自己成绩考得不理想,回来妈妈就很气愤,不停地唠叨她一直很辛苦,就是希望我能好好学习,结果还是考成这样。”我问他看到妈妈这种状态你内心什么感觉?他说:“很痛苦、很自责,希望妈妈能理解并鼓励自己,而不是不停地批评自己。”
后又经历初中、小学时的类似事件,整个过程个案一直在痛哭,看到每一次自己成绩考得不是妈妈想要的或自己做事没让妈妈满意,妈妈的情绪立即上来,不打就骂。在妈妈打骂自己时,自己很恐惧、很害怕,特别想爸爸能帮帮自己,可是每一次爸爸都跟没看到一样,让自己很伤心、很无助、很失望。在经历事件中不断的引导个案清理他的情绪和体觉,直至情绪平稳,体觉消失。
最后引导个案在光中去同理父母内心的感受,看到自己在网吧打游戏一周没回家时,父母内心的痛苦、焦急、担心和无助。同时也感受到,每一次自己成绩没考好后妈妈的担心和焦虑以及妈妈打过自己后的自责和愧疚。看到爸爸不是不想帮自己,而是当爸爸去帮自己时,在情绪中的妈妈会打得更厉害,爸爸不忍心他被打。
个案也看到自己玩游戏就是在寻求从学习中及家庭中找不到的价值感,同时也领悟到玩游戏虽然那个当下能够满足自己内在的需求。当个案看清事实真相后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在逃避现实,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价值,只能让自己距离自己真正想要的越来越远。
沟通结束,个案的眼睛顿时亮了,笑得很灿烂,感觉自己很轻松,并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两周后妈妈主动打电话过来,开心的说:“孩子每天都能正常上学,学习也很用功,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跟同学的关系也比原来好了,与父母的话也多了。”
咨询师总结:
孩子的问题就是家庭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在疗愈孩子的同时,父母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在这个家庭中妈妈比较强势,爸爸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与孩子很少互动,基本游离在家庭之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陪伴较多,强势的妈妈深层是自卑的,所以她不能允许孩子不够好。经常被打骂,在否定中成长的孩子,在学校和父母面前找不到自我价值感。每一个行为背后都在满足自己的一个内在需求,所以导致他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
父母需要改变的是,多陪伴孩子、多鼓励孩子,遇到困难协助孩子解决,而不是替代孩子做。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沟通中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针对孩子的内在需求来给予。当孩子的内在不匮乏,他的外在一定是自信的、积极阳光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我们致力于改善婚姻情感、亲子关系、人际关系、
工作事业、金钱财富、身体疾病等状况
遇见你真好
联系电话:130 9771 6090 小丽
156 7619 4139 爱妮
151 7791 6044 竹馨
191 7268 2593 麦艳(玉林)
189 7859 9596 影秀 (贵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