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期《竞然如此》收官,我在最后一个位置登场,搭上了节目的末班车,讲了一些我自己的故事。
其实在第一版的稿子里,我想和大家讲的是三对母子在封闭的原生家庭环境里互相接受彼此的故事。在电竞里,那些素人的,真切细碎的,让人温暖的是这三年多以来给我震撼最大的部分,只能留到之后再讲了。
换个角度去看,从一般网综制作的模式来讲,这档节目又是非常素人的。
对,就是“素人”这个部分在四期节目结束之后,让我觉得有必要要拿出来做一些分享。
无论是对于电竞,还是整个当下时代的内容制作,社交网络热度的入口对接上高品质拍摄和剪辑的素人内容,来输出高密度的信息,这可能是如今内容制作的另一条出路。
成为艺人前后的“顶流们”在一个时间段里注定是趋同的,慢节奏的,没营养的。因为人设在那里摆着,不是如此绝大多数时候都会被架在火上烤。
而一旦人设崩塌,失去了流量,可能也就失去了一切。所以,是不是可以有一条新路,用更多的素人,说更多接地气的大实话。
肯定有人会质疑,社交网络的入口往往是和“顶流们”息息相关的,可电竞不是,这是篮球、街舞、乐队都无法对比的流量入口。
如果我们放下电竞圈里常讲的那些陈词滥调,用电竞来做一些高质量内容的入口,电竞这个在热搜榜上可以媲美如今各家顶流的入口就显得价值非凡。
后面的部分,《竞然如此》也做了非常好的示范,让这些直播里面的翘楚,换一个成熟的包装风格,形成一个完整而又有品质包管的内容时,我们就收获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像芜湖大司马这样的主播,像应书岭这样的企业家仍然是素人,他们也有素人身上非常容易识别的地方。
对镜头的不敏锐,偶尔飘向提词器的眼神,正是各种各样不自如的表现,让他们的表达有了可信度,让他们的内容有了向外的穿透力。
“素人+信息密度”的模式看上去是分不开,如刚才说的,有了明星节奏就必然会拖沓,哪怕是以信息密度著称的《奇葩说》也逃不脱。同时,有了明星,就免不了说教。
对就是“说教”,毕竟不是哪个人都是李诞,可以消解 “上价值” 这个虚拟社交中有强烈趋向的状态。
不是李诞看得通透,而是观众们不喜欢被“上价值”的状态,却自己又不做到。所以唯一的出路就只能是把希望寄托在李诞身上。
而素人恰恰可以如此,没有了人设的负担,有了就事论事的前提。
接着说两句“说教”这事儿,我们为什么喜欢李诞,不是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而是他一直在做我们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
我们不是非要在“救猫”和“救画”之间做个选择,而是要时刻提醒我们自己别去说教其他人去救画。审美的素养到了,有人舍生救画可以称赞,但用社会关系去绑架别人救画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讲电竞的故事和“救猫救画”有很多相似的部分,围观的人大多玩过游戏,了解其中的美妙,而又受困于“应该救画”的社会关系压力而不能全情投入,这些被推上前台的电竞素人们就成了戳破这件事儿的“李诞”,也是观众的寄托所在。
通过《竞然如此》我们看到了这种基于电竞创作更多内容的可能性,把电竞作为一个主要的流量入口,以素人的身份去寻找更大群体之间的认同和共同困难遭遇的消解,传达一些有趣的,不说教的东西。
这是电竞在这个宏大的流量时代表现出的稀缺性优势,希望可以在节目的第二季里去更好的践行这一点。
杂志购买方式:
点击进入微店直接购买 淘宝搜索店铺:《电子竞技》杂志店 邮发代码: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