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孩子哭闹的情况?
好比,孩子摔了一跤。
家长的回应是:“不哭不哭,没关系,一点都不疼。”
“你是男孩子,要勇敢一点,不怕疼!”
好比,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
家长的回应是:“没关系,不就是一个玩具吗?别哭了。”
“一个小玩具有什么好哭的,妈妈再给你买一个。”
我们的回应不正确,孩子往往会哭得更厉害,因为我们的回应并没有共情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要没有被我们看见,情绪没有被我们接纳。
孩子哭闹的时候是听不进道理的,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大人辅佐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只是想有个人能“懂”他们!
如何读懂孩子的情绪,不妨一起来试一试下面这个小游戏。
我家的两宝都很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每个角色都是他们自己选的,开始是姐姐饰演妈妈,其他人都饰演宝宝。
前两天我们又玩过家家的游戏,姐姐饰演妈妈,弟弟饰演爸爸,我饰演宝宝。
虽然弟弟是爸爸,但毕竟只是个两岁的娃儿,还不太会主动进入角色。大部分时候都是姐姐在放置每个人做什么,我也会顺势戏精上身配合姐姐的剧情。
姐姐去煮饭,给我和弟弟手里各塞了一件玩具。我突然就想起姐弟俩抢玩具的事情,想要重演一次,看看他们会怎么做。
于是我叫弟弟抢走我的玩具,然后假装大哭:“妈妈,爸爸抢了我的玩具。”姐姐过来叫弟弟把玩具还给我。弟弟不愿意,姐姐又拿了另外一个玩具给弟弟,把弟弟手里的玩具换给我。嗯,姐姐在学习解决问题。
然后弟弟就上瘾了,他故意拿着我手里的玩具,然后叫我:“你哭!”我就假装大哭,弟弟把玩具还给我,我就停止,如此反复玩了几轮。
我入戏了,真的把自己当成宝宝,当弟弟抢走我玩具的时候,我体会到了难过伤心以及无助和生气。但是当弟弟饰演的“爸爸”把玩具塞到我手里,想让我停止“哭闹”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很莫名其妙的。我并不想停止哭,反而有一种“你根本不懂我”的感受。而“爸爸”什么都不说,直接把玩具塞给我,想哄我开心。我却并没有因此开心,反而觉得“爸爸”很敷衍,就想拿个玩具打发我。
当我如此去体会和感受,我就明白平时孩子的哭闹我应当如何处理?第一步一定是看清孩子的需要,他为什么哭?先去抚慰他共情他。很多时候只需要做到共情,小家伙很快就不哭了。然后自己就跑去玩了,至于那个玩具,对于他来说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重要。
这种角色饰演的过家家看上去很幼稚,但当我们真正用心陪孩子去玩耍,真的能够帮忙我们体会孩子真实的情绪,并学着去共情和倾听孩子。
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家的情况,设计情景,看看孩子们是如处理的,自己也用心感受一下“宝宝”被这样对待,是什么感受?由此来反思自己平时和孩子相处时的言行。
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我是这个课程的学员家长,很乐于分享这么棒的课程,因为优秀的孩子需要优秀的家长。
一起来做爱学习的成长型父母,欢迎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