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想玩手机游戏怎么办?做到这一点才可以根

来源:互联网 编辑:wan玩得好手游小编更新:2024-10-28 23:30:19 人气:

最近关注到了一则消息:


6月19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年初的决定,“游戏成瘾”被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诊断标准一共有12条:

1、对玩游戏的渴求(玩游戏的行为、回想玩游戏和期待玩游戏)支配了个体的日常生活;

2、不能玩游戏时出现戒断症状(可以表现为易怒、焦虑、悲伤);

3、耐受症状(需要玩的时间越来越长);

4、无法控制要玩游戏的意图;

5、因游戏对其他爱好丧失兴趣;

6、即使知道玩游戏的潜在危害仍难以停止;

7、因玩游戏而向家人朋友撒谎;

8、用游戏逃避问题或缓解负性情绪;

9、玩游戏危害到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

10、对玩游戏的控制受损(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

11、玩游戏的重要程度高于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

12、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



游戏成瘾,不仅仅是自控力的问题


这些对游戏成瘾的描述,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很多新闻:


2017年1月20日,安徽合肥一小学生在家中自缢身亡,直接的导火索就是玩游戏被家长批评。


2017年5月5日,北京海淀一中学生李某,因父亲没收其玩游戏的手机,从家中十一楼跳下。


2017年9月20日,河南济源一90后少年,为摆脱父母管教,获取所谓的“游戏自由”,把一种名为“秒杀”的剧毒农药倒进双亲饭碗,致使父母双双毙命。


2017年12月9日,江苏如东一19岁少年王某,为要钱上网,不惜用铁锤砸死一手抚养其成人的奶奶,并在奶奶死后若无其事拿钱上网。



成瘾就是对某种事物的过分需求,属于愿望太过,这种愿望如到了难以自我控制的程度,也就是成瘾了。


从中医角度来看,愿望来自于心,属于心神的范围,如果愿望超出正常范围,就是心神异常


西医发现,长期玩游戏之后,大脑前额叶的葡萄糖代谢会下降15%,氧代谢会下降8%,这就意味着前额叶的整个代谢是下降的,前额叶和大脑的决策、情绪控制、冲动行为有关,如果这一部位出现问题,人就会经常情绪爆发,出现冲动行为、过激行为。


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只有五六岁,妈妈带着出去吃饭的时候,不给玩手机,就会特别吵闹,大吼大叫,情绪狂躁,这就不仅仅是自控力弱的原因了,而是整个身心都出了问题。


游戏成瘾诊断标准其实很严格,全球这么多游戏玩家,真正能达到这些标准的相信也是少数,做出这么极端之事的毕竟更是少数。


但既然是病,就一定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孩子的身心还都处于成长发育的过程,更容易被外界诱惑吸引吸引,也最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事实上,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手机,打游戏,这是个非常普遍现象。


北京安定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医师迟勇表示,孩子触网年龄越来越小,游戏障碍不仅会导致孩子的攻击行为和心理抑郁等问题外,还会带来身体缺乏锻炼、忽略健康饮食、视力或听力下降、睡眠不足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黄帝内经》有言:“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我们不能等孩子真的成瘾了才感到恐慌,要知道一旦游戏成瘾,对治既难又慢,且常有复发。


防病于未然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沉迷游戏,源于精神上的匮乏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讲过他接触过的一个游戏成瘾的孩子。


孩子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又嗜赌成性,读小学时几乎天天饿着肚子上学,却倔强地压抑自己的饥饿,不想让班主任知道。直到半个学期之后,一次体检,才被校医意外发现。之后,班主任和学校协同孩子家庭,才让他能每天吃上一顿还算饱肚的早餐再来上学。


但是,当这个孩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了网游后,就再也不能自拔了。


根据各国研究和医疗机构对游戏成瘾的长期诊治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游戏成瘾的患者,都是在养育期遭遇过相对严重的情感创伤或者精神剥夺。


尤其是0—3岁的情感养育期,因父母离异或死亡、隔代抚养、主要养育人(母亲或者奶奶、外婆等)缺乏足够时间的投入,导致孩子无法与养育者建立一种牢固的一对一的依恋关系,从而无法对外界产生信任。


据《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披露,在玩网游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每天玩4—5小时”的比例为8.8%,留守儿童则达到18.8%。


可以说,沉迷游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游戏玩家能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得到现实生活中给不了的东西。


现在的孩子物质上往往都不匮乏,但精神上的支持却很少。当他们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而美好的连接,缺乏对情感的体验,在精神上就会产生一种匮乏感。


而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建立和情感发展,缘起于家庭关系。当一个孩子从小缺乏与父母的紧密而美好的连接,不光会没有安全感,他们对被爱、被关注、归属感、自我价值认可的需求就像一个巨大的空洞,一旦遇到能在能满足这些需求的网络游戏,往往不由自主就沦陷了。


父母与孩子的美好连接,不仅和陪伴和关爱有关,也决定于教养方式


曾经看过一篇《在游戏里,我才是一个被允许的人”|沉迷游戏的孩子,都不被接纳》文章,在一个青少年训练营里,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孩子们一句话说说游戏有什么好处?


一个孩子说到 “游戏里,我被允许”,这个回答得到了很多孩子的赞同。


多么扎心的回答!生活中,有多少孩子,他们的感受、需求从来没有被看到,被允许!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显示,教育粗暴的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用网过度。


很多父母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方法上却存在很多问题。


这就导致了我们想对孩子说的话,孩子却表现出拒绝、厌烦,听不下去;而孩子心里的需求、感受,我们又看不到,或者根本不想看。


因此虽然父母都在身边,但孩子依然无法从家庭中得到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最好的玩具



要知道把孩子从电子产品手中拉回来的武器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陪伴、关爱和智慧的养育能够从精神上给足孩子营养,让孩子通过我们爱上生活,爱上这个世界。


全心全意陪伴孩子这方面我们讲过很多次,这是根本,想想连陪伴都做不到,怎么能和孩子产生亲近感呢?


而能做到智慧的养育就比较难了。尤其是看到孩子有问题,我们想教育他们的时候。


我认识一个妈妈,性格特别开朗,也喜欢带着孩子玩。但脾气非常急,孩子一点问题就忍不住说了又说。


女儿五岁多,本来是爱和爸妈玩闹的年龄,可她只要一听见妈妈回家,就会把门关上。而且现在妈妈批评她的时候,不管妈妈说的是什么,她都会双手捂着耳朵不要听。


越是这样妈妈就会越生气,说得越狠,可越这样越无法和孩子交流,更别提和孩子玩,和孩子亲近。


她很纳闷,怎么现在的孩子这么娇气?怎么就说不得了?


很多爸妈也都有这个困惑,其实要不要惩罚孩子,要不要批评孩子,这些都不是根本,关键是我们对孩子说的话,要能进入孩子的内心,能打动他。


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孩子到底是卡在哪了?而不是一股脑地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贬低孩子的自尊心。


关于如何和孩子沟通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在以后的文章中还会专门去写。


另外我们做父母的还要时常关注自己的身心状态。


李辛老师在《孩子网瘾、爱生病、怕黑可能源于父母陪伴时的能量不足》一文中曾讲过:“怎么让孩子戒除网瘾呢?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的精神饱满度,这是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能量。”


人与人之间会在神、气上相互影响的,当我们精神饱满、对生活兴趣盎然的时候和孩子交流,孩子也会被感染。而当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自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能量。


孩子从父母、环境中得到的能量不够时,身心方面都会出现很多问题,成瘾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到大自然中走走。让大自然的能量抚慰我们的身心。


或者通过听音乐、运动、静坐、写字、冥想等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把自己适当放空一下,每天只需十几、二十几分钟,就能起很大作用。


就像我们的学员一丁妹妹,孩子频繁生病,还被医院诊断为自闭症,工作又忙,但她还是在百忙之中学习插花,她说:“这个过程虽然每次就20分钟,可是会让我心情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她的这种的这种正能量,是孩子最终能回归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阅读:宝宝自闭、频繁高热荨麻疹,老公却以“没有爱了”提离婚



在这个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也都要需要网络的地方。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而且即便是网络游戏,我们也不应该把看成洪水猛兽。


孩子沉迷游戏,一定要从内在找原因。当孩子内在充实、热爱生活、精神支点多,网络游戏对他的吸引力就会小很多。


而当孩子精神匮乏,自然就会向外界找补充,那么就算没有网络游戏,也会出现其他诱惑让他深陷泥潭,不可自拔。


近期导读:

育儿美食|和孩子一起做西红柿苏打饼干 创造甜蜜亲子时光
初中学历28岁骨癌41岁从零打拼50岁收入比白领,是什么让她破茧成蝶?
让孩子爱上五谷杂粮之  “开心麦”旅行记
它是补脾界的一哥,能调理各种脾虚

欢迎玩家到【wan玩得好手游】查看最新变态版手游攻略,只需要在百度输入【wan玩得好手游】就可以浏览最新上线送满vip的变态手游攻略了,更多有关BT手游的攻略和资讯,敬请关注玩得好手游!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