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岁了,胆小,怕生,不爱跟同学玩,不爱说话,没自信;学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往回缩;已经十几岁了,自制力差,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学习就讨价还价;总是拖拉疲沓、丢三落四,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没有目标,没有时间观念,磨磨蹭蹭;还有的孩子赏识教育过了头,孩子变得虚荣,自尊心极强,只能听表扬和好话,听不得半点批评,容不得说半句不好,受不得一丝挫折等等。”
上了幼儿园以后是孩子第一次走进集体生活。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会碰到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的好性格、好习惯会得到巩固和提高,不足之处也会表露出来,每一次的尝试都是提高情商、磨练性格的好机会,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勇敢去面对。情商是性格的磨刀石
长久以来,提到孩子的教育,很多的父母自然而然想到的是教孩子知识,开发孩子的智力,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美国的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是的80%取决于情商。”
情商不等于性格,情商和性格脾气非常相关,但高情商的表现是可以驾驭自己的性格,不任性,不随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情商有助于孩子获得成功。孩子的情商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也是心理上的一种塑造,如果孩子从小性格孤僻、不易合作,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并且情绪不稳定,即便你智商再高,也很难取得成就。而情商更应该从小培养。反而情商高的孩子会有很好的自我认知,努力求知探索,在整个过程中会建立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喜欢与人交往,愿意分享......
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父母可以先教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孩子与成人在情绪方面最大的差异就是情绪调节能力不同,也就是情商水平不同。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建立在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的基础之上。个体的大脑在20岁左右才基本发育成熟,才能为情绪调节提供生理基础。所以成人能够根据场合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小孩子在情绪表达上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还比较弱,当他们有情绪体验的时候他们就会随时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表达从最开始的时候是通过行为层面进行表达的。好比:婴儿在想要吃饭的时候,他就通过哭泣来表达这种需求;当他感到害怕的时候,他也会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情绪需求。
有一次,我在商场里看到一个妈妈带着孩子买玩具。孩子想要买两个玩具,可是这个妈妈说只能买一个,结果孩子就大声哭闹,引来周围人的关注。这时候妈妈非常生气,大声吼道:“你再哭,一会儿坏人来了把你带走!”结果这个小孩被妈妈吓住了,也不哭了,后来一个玩具都没买就跟妈妈走了。很显然,这个孩子的哭闹行为背后的情绪就是愤怒和伤心,原因就是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的父母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自己也跟着着急起来,会争着跟孩子讲理或者辩论,要求孩子不能随便发脾气。
其实,父母的这种要求就像是让孩子饿的时候不要只想着吃一样,会让孩子感到蛮不讲理、不被理解,从而脾气更大。试想一下,当我们成年人心中有怒气的时候,我们会认为不要总憋着,憋时间久了会生气,可以通过适当途径发泄出来,儿童亦是如此。父母要帮忙年龄较小的孩子识别情绪。这能够帮忙孩子从情绪表达发展出情绪理解能力,这是情绪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孩子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基础。
- 让孩子明白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别人的情绪,也就是说要来调试自己的情绪,做出合适的反应。
-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好比孩子这次被别人打了,心理难受,下次如果打了别人,别人也会有这样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情绪体会,有助于提升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
教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后,还要教孩子管理负面的情绪。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在负面情绪后,寄希望于它自然消失,于是采取置之不理、任其发展的态度,然而这样的处理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最佳的处理法子是父母协助孩子抒发负面情绪,或者跟孩子沟通,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
我认识一位妈妈,周末会带着她初一的孩子去上瑜珈课。原因是她发现孩子上了中学之后,个性变得急噪。而她自己有做瑜珈的习惯,就带孩子一起去上儿童班。孩子渐渐地学会静心,放松的技巧,脾气也随之温和多了。
另外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帮忙孩子克服害羞,勇敢表达自己
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言谈,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出内向、胆小、怕生,不喜欢与人交往,不爱说话,行为变现放不开,这就是害羞的常见表现。孩子的害羞,其实只是对陌生的人或环境所产生的回应,虽然害羞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孩子过分害羞,也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妨碍孩子正常社会交往的发展。
时间长了,害羞的孩子还会表现出内向、沉默、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等,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跨过害羞这道影响人际交往的障碍。孩子害羞的原因有很多,缺少社会交往,或者经常受到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针对样的原因,要帮忙孩子消除害羞的心理。像我女儿也有害羞的时候,一般我们出去游玩时, 在超市、商场、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会让她多开口和陌生人交流,帮忙她克服害羞的心理。不过,我一般会耍点小“花招”。好比,陪她去商场买玩具时,让她自己对营业员说:“我想买这个玩具,请问多少钱?”一开始,她不好意思说,我就先说一遍,让她学着再说一遍,不管她说得好不好,声音够不够大,我都鼓励她,这样经常说得多了,她也习惯了。同时在鼓励她开口说话的同时,也教她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这样别人会夸奖她很有礼貌,对孩子来说,也增加了她愿意开口说话的自信心。这种锻炼孩子的机会很多,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这个过程可以慢慢打开孩子的内心,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胆量。经常受到批评、指责的孩子,往往表现的自卑、消极,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害怕出错,说话、做事时总带着心理负担,自然就会表现的放不开。尤其是对孩子要求比较高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该尽量降低。好比孩子在幼儿园里没敢上台表演的话,父母回去之后就不要在批评孩子了。而是要鼓励他下一次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同时要多认可孩子。让孩子在家里面也多展示自己的画,自己讲故事。有的要求高挑剔的父母会指出孩子哪画的不好,哪里故事讲错了等等。对于害羞的孩子尽量的不要做这样的评价。作为父母,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进行人际交往,有哪些技巧,不管是害羞内向的孩子,还是外向的孩子,我们首先还是要接纳,不要太苛刻,让孩子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去生活。
孩子之间的纠纷,尝试让他们自己解决
当有小朋友来我们家做客时,小朋友抢了我女儿的玩具。我一般是这样做的:女儿没哭,还没发生严重的冲突时,我会鼓励女儿自己去解决。我会一步步的给她提一些建议,具体包含:“这个玩具是你自己的,你可以不分享给别人,不过你觉得怎么样可以要回来呢?”
2,6岁之内孩子独立性不强,社交技能不熟练,父母要给孩子绝对支持。所以当第一步女儿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或者两个孩子已经爆发了较大冲突(好比开始打架了,或者有一方已经开始哭泣了),我就会过去干预了,并且干预的原则是绝对支持女儿,因为这个玩具是我女儿的,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不会为了面子假客气去让女儿让着客人。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在很多的情况下出现的矛盾,他们都可以自己解决的,有时候大人没必要干涉的,如果大人干涉进来,发挥的作用其实很有限。好比3岁左右的孩子,我们经常发现几分钟前还是“敌对关系”,哭着说:"我再也不和你玩了。”几分钟后又成了玩伴,在一起欢笑,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当然,孩子有些矛盾,父母实在不得介入时,也应该主要针对孩子去引导和教育,跟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法子,想出解决方案很重要。不能让孩子在发生矛盾后,不知道如何处理。好比孩子和同伴发生矛盾,还打架了,父母要搞清楚原因,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先动手了,那么父母要和孩子进行沟通:
-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动手打人是不对的,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道歉。
- 下次如果发生同样的事情,应该用协商的方式,不能动手打人。
当与孩子达成共识后,鼓励孩子与发生矛盾的伙伴交往,如果孩子不再和对方发生矛盾,或者发生矛盾后能自行处理,那么父母要肯定孩子的表现,指出孩子的进步,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
善于利用小游戏来提高孩子的情商
情商培养是孩子社交能力的重中之重,一个孩子只有具备了高情商,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同时对他人的脾气、情绪、动机做出敏锐的判断和回应,在交际中掌握主动,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欢迎。而培养孩子情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玩游戏,下面几个游戏可以跟孩子经常玩起来:捉迷藏的目的在于,如果孩子找不到大人,就会感到失望,当大人再次出现时,孩子会感到欣喜,这样的游戏方式会丰富孩子的感情。可以跟孩子说好一个词语,好比“睡觉了”,但是在每次说时要变换语气、声调、和表情,让这个词语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例如,面带微笑、轻快地说“睡觉了”,表达的是开心、快乐,黑着脸压低声音说,表达的是不高兴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孩子透过他人的语言、声调、语气来察觉对方的真实内心,提升孩子的情绪感知能力。选一个周末的早晨,父母可以饰演孩子,让孩子来饰演父母。孩子可以过一把“司令官”的瘾,我们也可以把孩子平时调皮撒泼,耍赖皮,混不讲理,全部展现出来。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体验父母的辛苦,同时,父母也体会一下孩子期望得到理解的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围坐在一起,先让孩子观察妈妈的表情,然后把妈妈的表情描述出来,再模仿给爸爸看,然后孩子做一个表情,让爸爸先描述,再模仿给妈妈看,如此的反复。这样通过描述表情、模仿表情、传递表情,可以让孩子学会观察他人的情绪和表情,提高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力和敏感度。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任何教育都是一个游戏,如果游戏好玩,他自然愿意学习。所以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通过游戏来教育孩子,寓教于乐。
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过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家长像做雕塑一样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对象应该是环境,家长应该做的是创造环境,让孩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欢迎玩家到【wan玩得好手游】查看最新变态版手游攻略,只需要在百度输入【wan玩得好手游】就可以浏览最新上线送满vip的变态手游攻略了,更多有关BT手游的攻略和资讯,敬请关注玩得好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