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培训行业的从业者,随着STEAM教育这个舶来品的火热,对于整个K12行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快速的聚焦并就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学习。同时,作为少儿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一个八岁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在当今大火的steam教育、人工智能、少儿编程等各机构的各种课程中,怎么区分筛选,也成了我的研究课题。
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拙见,主要希望能从专业的角度,和家长的身份切实的,客观的做一些评断,帮助家长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STEAM是由STEM概念演变而来,最早诞生于美国,包括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各科相互融合而非独立;随后,人文艺术(Art)加入,演化成STEAM。
2015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 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了未来五年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明确提到要“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STEAM教育不是专注于某一学科,而是引导学生采用学科整合的项目学习方法,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中, 通过项目的形式帮助学生优化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我们日常所说的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显性知识以外的能力,包括习惯、认知、心性,德行,体质等方面的教育。被普遍认同的就是除了学校正常的应试教育外的,如美术,音乐,舞蹈等才艺。
“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文化起源于美国的车库文化。后面衍生出创客教育,创客教育讲究一个理念“创新和实践”。类似的创客空间和创客大赛,里面的活动倾向于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比如机器人大赛,编程大赛等等,这也是迎合当今世界人工智能的热点。
由此可见,创客教育是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学、技术、科学、工程等工具,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而steam教育是基于素质教育新兴的一种教育理念。
探讨steam教育不得不提人工智能,这门新兴且市场很火的科学。人工智能来自百度百科的定义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其实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时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很多工作岗位也在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少儿编程与人工智能其实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因为现在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技术,而将来所有的无论是多么复杂的、涉及到人工智能各个方面的实现(例如:图像识别、指纹识别、机器人技术等等),归根到底都离不开编写程序及复杂的软件代码来实现各种人工智能技术。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通过长期学习,并且熟练、精通掌握各种编程语言(例如:C语言、C++、Python、JAVA、Java 等),才干够实现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各种功能。正因为如此,市场上少儿编程应运而生。但事实上,现在的孩子不论是学scratch、python或者c,对于十几二十年后的编程并没有多大的作用,也许到时候又会出来新的编程语言。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地区把编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呢?我觉得大概两个原因:一是迎合市场的潮流,二是熬炼孩子的编程思维。
对于steam教育或者说素质教育,基本上涵盖了市面上所有的产品,如: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工程实践、艺术等。因为我们家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接触一些内容,我从家长心态着重说一下这方面。
我们孩子Amy从一年级开始,学校里已经开设了科学课。科学课目前的呈现形式基本上是用一些道具,探究物质、地球、生命等,比如非牛整理流体、外表张力等。这些实验基本上比拟简单易懂,好操作,适合低龄孩子,市面上还有很多类似的科学盒子,家长和孩子在家里也能完成。我们买了很多零件工具,自己在家做很多科学实验。
工程试验一般都是项目制,几个孩子一起做一个项目,孩子会学到机械结构、电子电路、3D打印等知识,能提升孩子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性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从Amy一年级开始了解人工智能,目前市场上比拟火的是偏硬件的机器人,分为乐高系和非乐高系(基于乐高的各种品牌)。这类产品课程一般两个步骤,先搭建一个模型,然后连接电脑做简单编程,使搭建的模型可以动起来,比如能跳的兔子,能开的汽车等。另一类,是纯软件的编程。针对低低龄孩子的SCRATCH和逐渐进阶的PYTHON、C等。这些事通过电脑直接编程做出来项目游戏,比如马里奥、植物大战僵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