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们,你们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
科学家?医生?警察?艺术家?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能同时是科学家和艺术家?
现在提到全球最火的词汇,很难绕开“STEAM”这个词。对于游戏宅男宅女来说,STEAM是全球最大的整合游戏下载平台;对教育来说,STEAM是结合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艺术和Mathematics数学的一种跨学科教学方式。
时下很多教育机构都在推行STEAM教育。它强调动手做(hands-on)、通过专题教学(project-based)和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最终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到底有没有用?是不是在收智商税?奶叔就带大家探究一下STEAM教育。
讲它的运作机制之前,奶叔先谈谈它的前身STEM教育。比STEAM教育少了一个A,也就是art艺术。
划重点:STEM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1970年开始,科技快速发展,社会开始迈向新的领域,传统教育里长大的人们受到剧烈冲击,他们在完成自己转变的同时,也开始思考:
如何教孩子,才能让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拥有立足的能力。
“未来主义”的教育理念由此提出。
人们开始改进课程设计、教材选取和教学流程,强调教学要结合生活,借学习增强下一代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1975年,美国学者赫德提出“跨学科教育”的概念。
2001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教育与人类资源理事会副主席朱迪斯‧拉马雷把这种未来教育模式归纳为“STEM教育计划”(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他倡导“以理工综合教育为主的基础教育,可帮忙人们适应未来更多元化、复杂化且更重视合作的未来生活。”
有点像咱们“科技兴国”的意味。不论何时何地,科技总是第一生产力。
这个概念一直延用至2015年。之后,艺术(art)加入其行列,STEM变成STEAM。
一个好的STEAM课程,不仅仅提倡孩子去学习STEAM五个学科的知识,更像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提出现实中的、有趣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索欲。
传统的课桌也不再是课桌,而变成了陈列着木板、锉刀、电线、画板等用品的工作台,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把想法变成可操作的实验方案,解决自己刚才的疑问。
好比:人的骨头是什么样的?
面对这个问题,传统教育方式可能是发给孩子们一张人体解剖图,而STEAM教育则是这样的:老师指导孩子观察自己的手掌,然后通过绘画呈现出手骨的样子(如下图)。
STEAM教育中最重要的是trial and error(不断试错)的教育理念。
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犯错和失败都是必然的,失败之后要进行反思,然后修正方向,再尝试、再失败、再反思、再尝试…这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可以提高孩子的耐心和对挫折的承受力,也能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些课程推荐多个孩子一起参与,因此,还能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以及责任心。
在传统教育中,孩子不被允许犯错,一旦犯错,有可能受到惩罚。好比奶叔小时候就曾因为写错过一个英文单词,而被老师罚抄了100遍……虽然奶叔依然热爱学习,但总归是段不太好的回忆。
荷兰当然不会放过任何让孩子变好的机会。
微软的一项调查显示,78%在大学接受STEAM教育的学生中,有20%表示他们在高中或更早阶段就接受了STEAM教育,21%在中学或更早阶段就进行了学习。
不仅如此,全球的口径也都是“越早接触STEAM就越好”。
但荷兰,却大刀阔斧地先改进了大学教学。
▲ STEAM改革的起点,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2010年起,荷兰就开展马斯特里赫特科学计划。
进入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后,无论你是文科布景还是理科布景,都可以在通识教育外,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任选一门继续进行学习。只要完成学业通过测试,就能得到相应的学位。
这个学位具有权威性,你可以用它申请任一所高校的硕士教育。
也就是说,大学进入绘画专业的你,也有机会成为实验室里研究物理的人才。
荷兰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学术偏好和才能,并为他们提供进入硕士课程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在欧洲也是绝无仅有的大创新。
当然,荷兰也在深耕自己的幼儿教育,比起别的国家“从娃娃抓起”,他们一开始就走着从高龄到低龄的推进,先完成大学改革,再完成中学改革,最后到儿童,并计划在2020年之前,不管什么年龄的孩子都能接受到STEAM教育。
奶粉们,你们上学时是否有文科、理科、艺术生之争?是否有过理科生逻辑思维更强、文科生语言能力更佳、艺术生更有艺术天分的偏见?
奶叔相信,随着STEAM教育的推行,人人都可以身兼数职,在不同领域发挥更大的才能。
就像奶叔,既钻研健康知识,又有一颗文艺浪漫的心。
— END —
我是荷兰奶叔
扫描下方二维码
育儿知识、牛奶营养、荷兰趣闻打包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