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济头脑的群众渴望了解,为啥诺奖颁布100多年了,钱还没有用完?
有危机感的群众会说,隔壁日本世纪初立的flag“50年30人得奖”,看现在这势头完成没问题。我们需要奋起直追。
这是今年获奖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
有探索精神的群众开始默默地购买残雪和杨炼的作品,并顺手点赞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爱看电影的评论。
残雪《最后的情人》早在2015年便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奖。
那父与子俱乐部看诺奖,就整点爸爸擅长的,结合当下儿童教育中火的不得了的STEM和STEAM说一说,科学理性讲逻辑。
这两年给家里两脚吞金兽们报各种课外班的家长们很容易被这个高大上的名字弄晕。
编程、乐高、积木、逻辑思维、机器人纷纷打着STEM的由头,与学校合作提供课程的机构不说,亦有冬令营、夏令营、周末班、课外班、租借其他机构教室做实验室、网上课程,再不济,可以听亲子大V的建议团购套STEM玩具。其实STEM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数学(Math)四个学科的首字母缩略字。相信爸爸妈妈们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不少人的人生之路被一句金句决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那为啥针对小朋友的STEM课程一下子火了呢?
直接原因之一是2015年以来,教育部门相继公布政策支持鼓励少年儿童STEM教育。一向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爸爸妈妈们,自然不能够让孩子输在这条线上。
STEM还没有出现一骑绝尘的机构,却早已成为拥挤的红海。
编程猫、童程童美、小码王、立乐教育、编学边玩、VipCode……寓乐湾、鲨鱼公园、孩教圈、上海STEAM云中心、火星人俱乐部、Labplus盛思、西瓜创客、科学队长……乐博乐博、西觅亚、能力风暴、德国慧鱼、贝尔机器人、makeblock……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是在奇幻工房的宣传上。当时在一起的小伙伴评论为:“这家太好笑了,STEM都拼错了……”嗯,倒也没错,理工科是最需要审美,想象力,与好奇心的行业。光看诺贝尔奖,就可以感受到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关度有多深。下图是鲍勃·迪伦(Bob Dylan)的诺奖证书。
2001年物理奖获得者之一埃里克·康奈尔(Eric A. Cornell)的证书。他研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艺术家Nils G. Stenqvist创作了奖状的画面,并在其中融入了自己标志性的“水眼”元素。
这是2002年物理奖获得者之一里卡尔多·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的证书。
他因为X射线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贡献获奖,这个证书的画面同样由Nils G. Stenqvist创作。
2005年物理奖获得者之一特奥多尔·亨施(Theodor W. Hänsch),他因为对光学梳形频谱技术等激光精确光谱学发展上的贡献获奖。
物理学的证书都是午夜蓝色山羊皮精致而成。化学、医学和生物学则是红色。
这是托马斯·林达尔(Tomas Lindahl)的证书,他是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三名获得者之一。
获奖理由是“DNA修复的机制研究”。嗯,直接就能从双螺旋看出来。
接下来是2016诺贝尔化学奖三人组,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J.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看证书上的淡彩风格,你可能想不到他们研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分子机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证书的主人,约翰·纳什(John Nash)。他在经济学的领域获得1994年的诺贝尔奖,纳什同时是个伟大的数学家。
诺贝尔从未设立数学奖。
证明了传统学科的分类已无法覆盖今日学术研究的范围。OK,你可能会说,这些艺术气息浓郁的诺贝尔奖状,只能证明诺奖委员会很喜欢艺术嘛,就像他们喜欢电影一样。那就给你看看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大佬们,同样有灵魂画手哟。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 Philips Feynman)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
这是教费曼画画的Jirayr Zorthian,作为回报,费曼试图教他物理,没成功。
费曼画的舞者,没错,他是物理教授,同时也是脱衣舞酒吧常客。
费曼的第一幅素描。他后来还给自己起了个笔名Ofey。1906年第六届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颁给了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lgi)和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 y Cajal)。
这两位同样是画画高手。
牛津出版社曾以科学和艺术的名义,出过一本他们和别的神经医学界作品集《卡哈尔的灵魂的蝴蝶》。
话不多说,欣赏两位的作品。
卡哈尔绘制的神经锥体细胞。
高尔基绘制的海马体。
卡哈尔绘制的视网膜。
卡哈尔自己就曾说:“毫无疑问,没有艺术天分的人是无法领略科学之美的……”
这位科学大大话都说的这么明确,相信诸位爸爸们能够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的深度连接,并且能够理解为啥STEM要加个Art了(又绕回了正题)。
确实如此,在科学的王国中,若想突破边界,光靠严谨与精准显然不行。
在这个领域,创造性思维是类似艺术的,含糊不明无从捕捉的,真好似蝴蝶的振翅声一般微妙。
那,孩子们一定需要去上STEM课程,甚至STEAM课程吗?
有条件的不妨体验。
而对有心的爸爸来说,家里一样是很好的STEM实验室呢。
STEM把这些科目打通教学的目的之一,便是改变之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科学与技术的热情。家里,特别是男孩子们,小时候谁没有拆装几个东西,观察它们的工作方式,又或者在厨房折腾一番,将各种食材混在一起做实验,企图研发出新型美味。
孩子们在爸爸的带领下,把家里的电器说明书读明白,能够处理各种故障,谁说这不是对工程师的基础训练呢?
而烤个面包,做个冰淇淋,涉及到测量,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热力学,家长稍作准备,便能够与孩子展开讨论,最后还可以吃到美食做犒赏。有兴趣的人,可以关注《STEAM KIDS IN THE KITCHEN》,书名和我们煲仔饭有一拼,像在厨房蒸孩子一样。
最近大家在做垃圾分类,把废弃的纸箱及瓶瓶罐罐整理赶紧做成有趣的动物,同样进行了艺术熏陶。
这是艺术家Jodi Levine用废纸箱和刷子做的大象,可爱吧。
中科院物理所的微信公众号有一个“正经玩”系列,抬抬手关注公号(中科院物理所),就能找到100+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每个都是利用身边材料就可以实现。
所以所以,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积极养育的路上,没有穷爸爸,只有懒爸爸。
虽然自己开动脑子陪孩子玩怪累的,养孩子可不就是意见累的事情么。
只有爸爸们陪孩子玩好了,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井喷时代,会水到渠成吧。
照片提供:网络。诺贝尔证书部分版权属于The Nobel Foundation如果觉得好看,请扫二维码,
加入FATHERS CLUB 父与子俱乐部,参与更多亲子活动
FATHERS CLUB
一个帮忙爸爸为己任的非秘密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