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创客、STEAM、VR/AR、人工智能等创新教育的火热发展,学校打造“一站式”创客与STEAM空间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但是,STEAM与创客这两种相似却又具有素质区别的创新教育形式,如何在同一空间里得到最大发挥呢?
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空间如何融合
STEAM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分科教育弊端和学科阻隔,不利于探索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但STEAM教育在强调跨学科整合的同时,对原创性和创新性重视不足。
创客教育利用数字化设备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创新效率,使学生有时间进行多种尝试,甚至包含允许学生进行试错,而且创客教育造物乐趣和产出产品的成就感,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若要建设一个STEAM/创客空间,应该考虑设置这样6个功能区:
教学区:提供讲台和显示大屏,用于教师开展针对创客项目的教学活动;活动区:提供专用场地,用于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科技成果的测试和竞技活动;组装区:提供专用课桌和工具,用于学生搭建和组装教具套件,操作电脑等;展示区:提供专用家具,用于学生展示自主创造的科技创新作品;储物区:提供专用家具,用于存放不同类型创客活动的教具套件和相关设备;阅览区:提供相关书籍,用于学生自主阅览和探索学习创客主题相关图书和资料。
目前,我国学校里常见的STEAM/创客空间,要么是根据60~100平米的标准教室改建而来,要么选用面积更大的实验室、社团活动室、备用小礼堂等空间来打造STEAM/创客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会集中编程、机器人、3D打印、激光雕刻、木工、电子电路等多种学科内容所需的特工具,支撑学生“一站式”完成探究学习和创意设计。
▲STEAM-综合教室
▲STEAM-机器人教室
▲STEAM-艺术教室
▲STEAM-陶艺教室
▲STEAM-3D打印教室
但是,这样一个相对封闭又分区不太明显的STEAM/创客空间,在教学形式、使用时间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影响到STEAM/创客教育。 因此,STEAM/创客空间需要更加开放的空间及设计,来满足创新教学的充分发挥。
STEAM/创客教育的核心在于跨学科与创造力,开放式的空间环境更加适合这些创新教育的实施。一所学校里的STEAM/创客空间,不能只在固定的教学空间里,学校教学楼的大厅、走廊、楼梯,以及学校的操场等公共场地都可以有效利用起来。 学校可以将这些公共场地以“重功能、重展示、轻装修”的设计特点,布置成展示学生创新科技成果的平台,包含在大屏上播放视音频、在公共区域设置实物成果展示区等,让学生在课间经过时,随时看到同学和自己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同时,学校可以在公共区域设置可移动的创客工具体验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验动手操作和简单创新创造的乐趣。 还可以在教室墙面、走廊大厅、楼梯过道等区域适当添加一些文化创意的装饰元素,包含价值理念、道德品行、风俗习惯、科学技术、体育竞技、传播媒体等。将文化创意元素与创客教育理念相融合,力求建立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双向交融关系。
总而言之,想要打造一个符合未来学校气质的STEAM/创客空间,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开放多元,整合学校内外资源,为学校建设一个新的“非正式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