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人说:“认识你自己”,简短的五个字成为了无数人用一生践行的真理。
当我们面对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事,爱情,事业或者生活本身,所有的力量和烦恼的根源都是自我的认知。
眨眼之间2019年已经过了三分之二。长大以后发现时间很不经用。
2019年,对于我来说,是变化的一年。这一年,在表,我经历了在职考研上岸、长跑5年领证结婚、工作岗位变动、开始异地生活……在里,毕业四年,没有跳槽。内心有过挣扎,做了多次尝试,想要改变,想要突破,当然,有时候难免也有点不争气地想要逃避(然后被生活狠狠地扇醒)……
“人在情境中”或许可以解释一个人是如何被塑造的。而建构主义则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也即是说,环境可以改变我们,但我们仍然拥有改造生活的能动性。而对于我们来说,生活的意义不在于追本溯源地寻求我们何以走到当下的原因,而在于用我们的经历,去锻造一颗能面对千变万化的心。
蒙田说,一个人最坏的状态,莫过于失去对自己的认识和支配。刚毕业进入公司的时候,作为新人,总以为用时间的付出可以换得认可,于是各种要求,几乎来者不拒地接下,殊不知最后导致自己每天被各种繁杂的事所缠身,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发展。这种瞎忙的状态,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实际上,确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认识和重视,把自身发展的自主权上缴的一种表现,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失去了方向,越是忙,越是迷茫。
当我意识到问题,并方然醒悟时,我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改变和突破。我暗下决心,和自己较劲,立下了很多不现实不合理的FLAG,然后果不其然地倒了一片。和很多新入职场的人一样,这种找不到方向的迷茫,再是急于改变的焦虑,让我陷入了自己与自己较量,不断被打击,从而更加痛苦和迷茫的怪圈,以至于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消耗就是克服心理上不自信。如果没有清晰的认识,恐怕就会在这条迷茫而焦虑的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从我的经历,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一个被各种非理性信念牵着走的我。非理性信念,是指我们以固有的观念和经验,看待对于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等,而所持有的一种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解读和看法。
艾利斯的ABC理论,可以为我们正确认识自身和外界提供一种视角。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和反映(Consequences)。并不是外在事件A导致了你的情绪和行为的后果 C,是你的内在信念 B导致了你的情绪和行为的后果。
走过一段弯路之后,我开始理性的思考:
????我是什么样的?正视我的优点和缺点。
????我想要什么?我对于生活的期待是什么样的?
????我如何去实现,我需要付出什么?
期间所经历与所思所想的结合,让我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认知和接纳。我意识到我对人生的期待,也看到我面对压力时的不够勇敢。我为我各种积极的想法感到热血,也为我常常的半途而废而感到羞愧。我接纳自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的事实,也摒弃了一步登天的不切实际的妄想。我终于明白,原来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在我自身找到答案。
如果说一个人想要主动掌握自己的生活,那么他需要三种层次上的自主。
其一,是情感上的自主,也就是他有对自我的要求和生活的期待,心怀远方的岸。
其二,是理性上的自主,即他正确看待自身处境和自我的能力与局限,看到脚下的路。
其三,是行动上的自主,能够跨越困难,披荆斩棘的人,才能真正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此后,我开始调整状态,从情感、理性、行动三方面上要求自己。
在情感上,找回对自我的时间的自主权,专注自我,培养将资源为我所用的主动意识。
在理性上,首先分析自身的处境,确定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难易结合,能适时给自己正向反馈,激励自己打怪升级。其次,培养优势视角和积极心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资源。最后,跳出格局,在看到问题的同时,寻找机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知行合一。坚定目标,有目的地精进。主动积极行动起来,用改变说话。
理性是驱赶焦虑的方式。谁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但如果你想前进,没有人可以阻拦你。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真正的自由是做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