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着,写着,思绪里涌出从小到大不同时期不同场景的你,往事历历在目……
曾记得,儿时的你与妈妈的一次次讨论,幼小的你因为阅读多、见识广,知识面很宽,常用富有逻辑性、哲理性的话语阐述自己的观点,当时为娘心中阵阵窃喜,有朋友常在我面前夸你是个小哲学家,那么小的人,观点还真不少。妈妈心都在笑,因为我在想象长大后该是个善良理性而睿智的男人。
曾记得,因为在家乡市民论坛的匿名义务教育咨询,让众多父母受益,却无人知道我是谁,惊动了市领导,市长亲笔签名向我学习,登上了报纸头版头条。有些朋友猜测是我,打来电话批判我不该这样做,质疑公益的目的。饭后全家散步,说起这事,儿抓紧妈妈的胳膊,稚嫩却坚定地说:“妈妈,我支持你,以后我会对你的孙子说,奶奶是个教育家。”当时我极为感动,对于一个母亲而言,有什么比家人一起参与并理解的工作更让人骄傲呢?也就有了当年我那本教育随笔《迎着阳光走》的书名。
曾记得,有一次我主持全国名家教育行活动,活动在你学校的大礼堂举行。你同学听了后对你说:“你妈气质真好。”回家后儿子你得意地告诉了我,你对同学说,我妈气质那是读书读出来的。妈妈知道后非常感慨,也很欣慰。
曾记得,我们在京城读书工作期间,每到假日,儿牵着妈妈的手帮妈妈设计假日行程,有徒步的传统文化参观,有驱车的现代时尚浏览,跟着年轻的儿子穿越传统与现代,即便有时懂得,也更愿意听儿子用你的理解和见解对我娓娓道来,慢慢诉说。
儿子书法作品
曾记得,我刚到美国读书时,需要考试。对我这个英文平时根本不用,早把老师教的忘爪哇国里的人,真是很难。儿子你一遍遍嘱咐我复习,上网查找考核大纲,用漂亮而工整的中英文给我写了十几页需要背诵和熟悉的复习提纲,陪我一起进考场,用眼神和手势鼓励妈妈,这一切都不是妈妈要你做的,全是你在我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背后默默主动在做。你知道妈妈当时有多感动吗?
在美国学习期间每每需要考试,我都喜欢找儿帮助复习。一次又对儿说:“明天要考试,你看看我该复习哪些?”儿毫不留情地说:“你学习是为了考试?不管考不考试,把自己不懂的弄懂就行,不要偷懒,方法不对,学什么?”当时的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孩子,而你好像成了妈妈,我用祈求的眼光望着你,你平静地看着我说:“复习去,你当年就是这样教我的,现在你也需要这样做。”无奈中的我,其实知道儿子你是对的。
到美后的每天学习,成年的我如一年级的学生,在儿的帮助下写着英文“日记”,写完改,改完继续写,就这么循环往复,直到我在美国英文报纸上发表我的第一篇英文处女作。儿子的欣喜和成就感大于我这个“作者”。
曾记得,刚来美国有一次坐bus迷路了,手机又快没电,我第一时间给儿打去电话,无助的我带着哭腔问儿我该怎么办,你非常冷静地说:“不要哭,别忘了,你是妈妈!我在你手机里装了软件,你在任何地方我都知道,电不多,根据我说的去做,打开你的手机地图,看到你所在的位置,往前面走,不着急,十分钟后我让Sharon去接你。”手机没电了,可我心安地顺着儿子说的路继续走着,不久我的好友老师Sharon开车找到了我。那一次让我记住了:我是妈妈,我必须坚强!
曾记得,你对我说,未来的路自己走,靠自己,做一个能自食其力的普通人。为此,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妈妈知道。由管理专业转为计算机专业,边工作边读书,不仅学业优秀,工作中屡屡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同事多次发联名邮件在领导那夸你,看到儿转发来的这些邮件,妈妈是多么开心。不仅因为你是我儿,更是作为中国人,作为现代青年,作为华裔,你将中华的善与美都带在身上,走向了世界。
曾记得。多年前和儿一起过马路,空旷的十字路口无车也无人,红灯安静地在那亮着。儿子知道妈妈不会抢红灯,可是面对这种空旷,儿子你还是严肃而平静地对我说:“妈妈,我们不能在红灯的时候过去,虽然现在没有人看到,西方人总认为中国人不守规则,但是我们时时要知道,在这里我们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我们华人形象。”听完儿的话,我对孩子你肃然起敬,一种尊严感油然而生。
曾记得,在国内就有驾照并开车的我,到美国后却完全不敢开,多次路考无法过关,是儿每每周末带着妈妈去练车,凡是我后面读书生活所要去的地方几乎都跑了一个遍。因为周内时间儿无法带我路考,每次只得周六赶早去排队,大冬天排队的人多,队伍都排到了门外。有时候排到自己时当天号没有了,只能回家,有时候拿到号,我进去考试,儿却坚持在零下20多度的室外等候着,唯恐路考中考官有事找不到你。我因各种原因的紧张一次次无法通过,儿就只能一次次周六起大早陪我去排队。六次路考呀,我才过,当我考过的时候,对儿的那份感激已无以言表。
曾记得,儿和我交流时,多次提醒我,作为教育者,要与时俱进,不要墨守成规,要了解新时代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喜好,要多读哲学书,多了解历史和地理知识,要多元学习,学会听年轻人喜欢的音乐,看年轻人喜欢的电影……一次次给我提供新时期的观点和文章,并将收集的百余部优秀英文影片在家里做成家庭网络,供妈妈随时观看,让妈妈的心永远保持年轻。
我的文章,儿常是第一个读者。对我的文章,你是批评最厉害也是表扬最卖力的一个。我们在探讨时,常不似母子,更多是深度交流,偶尔还会因为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当面批评的时候直言不讳,背后在我朋友面前你对妈妈的表扬也绝不吝啬。知道我要各地讲座,去央视录像,儿子你帮我提供建议、模拟现场、参考服装……儿,你是妈多好的学习益友!
面对学业昂贵的学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读书、兼职、层层难关的突破,辛苦自不必说,好在优秀的成绩、良好的综合素养,加之评价很高的推荐信,让你轻轻松松被名校录取。我完全没有过问过你的申请,也不知道你报考了哪里。记得录取后你对妈妈说,选择名校,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妈妈,做教育的妈妈不能让人觉得自己的孩子都培养不好。当时的我为你的成长欣慰,也为妈妈是一个教育人而骄傲。
今天在生日之际,儿第一次对妈妈说出,我太累了。工作、课业的繁重,每周驱车12小时的学习,妈妈理解儿子,更心疼儿子。当你告诉我大学里正在招聘同岗位工作人员时,我是多么希望你能去呀!这样儿子就能很好地兼顾学习和工作,稍少一些艰辛了。
妈妈知道,工作的选择上,感恩的那份心始终在困扰着你。对于你原单位领导一直的帮助、单位缺人的现状,让我们家男子汉纠结了。我无从劝慰儿子,更无法给你太多建议。我知道说什么都无用,你有自己的决定,这也是与我同样的个性在延续:为了感恩和回报,我们常常会放弃自己本来可以拥有的一切。这样做是否正确,如何选择,也许值得探讨,但妈妈永远尊重你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