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无尘,人世才无尘
原来文学家笔下的禅意人生,都来自一颗清净心!
心若清净,尘奈我何?
信息时代,只要你打开手机,那些我们愿意看到的正能量信息会扑面而来,而那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阴暗面也会扑面而来。
很多时候,我们明知美好的存在,却又难以否认丑恶的存在。于是就会希望人世间有一块净土,每个人都善良健康,每个家庭都和睦相处。
问佛:这世间真有净土么?
佛曰:心净则国土净
其实,外在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如果内心世界清净纯洁,我们自然会生活得快乐、幸福;倘若内心充满染污,时常处于贪、嗔、痴的状态,那自己肯定也会过得极其痛苦。这一点在很多经典中都有提到。比如,《维摩诘经》中讲:“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增一阿含经》中也提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清净,那整个世界都很美好。
——《感谢我的世界》
清净心究竟“长”什么样?或许我们从文学名家和高僧大德的字句里,能略窥一二。
何为心之清净?
李白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真正的清净,不在于山水,而在于自己的内心。与其违心赔笑,不如一人独处;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好自己的尊严和美好。
毕竟人间大事,惟生死而已。
何为心之清净?
王维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真正的清净,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远离内心的纷扰。即使置身喧闹都市,每一天也都会涛声依旧,烦恼很多,但只要我们放下执念,便可寂静安然。
惟有心境通彻明然,才能真正与山水共清欢。
何为心之清净?
林清玄说:
“心水如果澄澈,什么山水花树在上面都是美丽的;心水如果污浊,再美丽的花照在上面也只有污秽的东西。”
——《心的影子》
万物由心造,如果创造外境的心不清净,它所创造出来的外境也不清净。正如追鹿的猎师是看不见山的,而内心被烦恼欲望杂染的人,永远见不到自我真实的灵性。
相反,心之清净,方显上善若水之灵性,与世无争且又容纳万物。
何为心之清净?
六祖惠能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果生活是一杯水,那么烦恼就是掉落杯中的灰尘。水清水浊,关键还是在于你的内心。
人心无尘,人世才无尘。一念天地阔,万事羽毛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佛教中的清净见,是彻底放下对身心、对万事万物的执著的大空性。
问佛:这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心的本性即是空乐无二,无有谁定,也无有定准,也无有所认,光明普照,不可思议。如果你真正认识了心的本性,那一切都是清净刹土和清净本尊,否则,就会显现三有的轮回和三恶趣的各种痛苦。
——法王晋美彭措
如何观清净心?
上师仁波切说:
其实万法没有一个是不清净的,包括我们的贪心、嗔心,一旦反观它的本体,也完全是智慧的妙用。《大幻化网》等密续中有许多这方面的推理。既然意乐如此重要,我们在闻法时,不管对传法的上师、听法的道友,还是传法的处所,都不能看成是平庸不净的显现,而应当明观五种圆满。
——《大圆满前行》
如果一个人的心清净,即便是低劣的对境,也可依靠它获得成就。《大圆满前行》中有一个老妇人依靠狗牙而成就的公案。对狗牙有真佛的信心,由此导致佛的加持融入了狗牙,所以狗牙也就和真正的佛牙没有差别了。同样,即使某人的功德不是很圆满,如果我们能观清净心,把他看作真正的佛菩萨,自己也能依靠他获得成就。
观清净心有不同的层次,高的如禅宗所说的万法是本来清净、一尘不染的觉悟境界。以前洪寿禅师听到薪柴落地而有省悟,当时说偈曰:“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圆悟克勤禅师在《碧岩录》中也说:“一尘举大地收,一花开世界起。”这种层次的观清净心对没有大彻大悟、没有通达万法为心性游舞的人有一定困难。但是观想他人都是佛菩萨的化现并不需要很高的境界,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能做到。
——《藏传净土法》
这世间所有的苦恼,莫不是来自无明与我执。
当我们时刻用佛法之镜反观自照,拔除内心无明的“毒根”;以修行之器去垢除染,认识自心清净圆满的本性时;就会发现自己本来是佛,一切外境皆是净土,一切众生即是如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