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说,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说话都希望被人接受,做事都希望把事做成。经常听人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而对有的人来说,这世上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挡他奔向成功的步伐,他总是能把各种不可能变成现实。耿弇是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光武帝刘秀说他军功堪比西汉开国战将韩信。在典故和影视剧中,为什么讲韩信的多,而讲耿弇的少呢?因为韩信的一生比较曲折,自带话题热度。而纵观耿弇辉煌的一生,则完美地像开挂一样,开场之后就一路高歌猛进,战功赫赫,青年得志,晚年善终,轻松走上人生巅峰。耿弇征战沙场,攻城三百,从无败绩。一生当中,耿弇就像游戏里的NPC亲自下场打怪,拍成影视剧的话则基本上会是玛丽苏剧情,主角光环从第一集闪到全剧终。无敌是多么的寂寞。这样的故事要是拍成电影,该有多无聊啊。然而,历史就是这么真实,真实到让人难以置信。耿弇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战胜困难、立功立事必备的优秀品质。我们普通人只要读懂了耿弇的传奇故事,就一定能掌握开挂的人生艺术。
耿弇生在西汉末年和王莽新朝时期,耿弇的父亲耿况,曾与王莽的堂弟王伋一起学老子的道术,后为上谷太守。耿弇少年时很好学,继承了他父亲的学业,又经常看郡尉演练战法,练习武功,因此对将帅之事十分感兴趣。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耿弇少年时就跟父亲学习了道家的道术,并立下了成为将帅的远大志向。《老子》是道家经典,讲述的是帝王之术。生逢乱世,耿弇从小就立下出相入将、治国安邦的大志,这为他未来人生定下了最深厚的基调。生活中,有许多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定下一个目标,却连早上起床都觉得困难。说到底,还是因为没有立下真正远大的志向。韩信身怀绝学,立志出将入相,所以早年能忍受贫苦,能受胯下之辱,从军后一路攻坚克难,立下战功。越王勾践,一心复国报仇,于是能卧薪尝胆,排除万难,终于实现夙愿。正因为年少时胸怀大志,所以在耿弇的一生中,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他。因为与他远大的理想相比,路上的那些磨难,又何足挂齿呢?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刘玄建立更始政权,与王莽对抗,同时派遣将领占据各地。耿况因是王莽任命的官员,心中非常不安,于是派21岁的耿弇去朝见刘玄,以图巩固自己的地位。耿弇从上谷南行至宋子县,恰好王郎冒称成帝的儿子子舆在邯郸起兵,耿弇的随从孙仓、卫包在路上谋议说:“刘子舆是成帝的正统,不向他归降,还远行到哪里去?”耿弇手握着剑柄说:“刘子舆是个欺骗蒙混的贼子,最终肯定要成为投降的俘虏。我这次去长安,向朝廷叙说上谷郡和渔阳郡的兵马状况,回去后征发骑兵,践踏那些乌合之众,犹如摧枯拉朽一般。你们没有择主而从的眼光,灭族之祸不远了!”孙仓、卫包不听,投靠王郎而去。耿弇的志向是平定天下,所以他的眼光看得更远,在他的心里,只有能一统天下的雄主,他才愿意舍命追随。就是这一次“进京述职”,开启了耿弇辉煌的军政生涯。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剧照
随从人员叛逃之后,耿弇听说刘玄旗下刘秀在卢奴县,就改北上晋谒。之后,耿弇请求让他回去上谷和渔阳郡发兵,以平定邯郸王郎。刘秀笑着说:“小小年纪竟有大志啊!”因此数次召见他并加恩慰。天下不可能谁都成为领导者,但是能发现并矢志不渝地紧跟着领导者,也能共同创造伟大的事业。所以,发现明主也是一种能力,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见识。刘秀起兵初期十分窘迫,与兄长刘縯在舂陵起兵反莽时,兵少将寡,装备不足,都是骑牛上阵的,直到杀了新野尉才有了战马,因此被后世戏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而年轻时的耿弇,支身投奔刘秀,一眼就看出了刘秀是能够荡平豪强,统一天下的雄主,并终身跟随刘秀浴血奋战,建功立业,这种远见卓识非同寻常。为应对刘秀的进攻,王郎悬赏擒杀刘秀。迫于形势,刘秀准备南归,耿弇劝阻说:“如今兵从南方来,不可以南行。渔阳太守彭宠,是您的同乡;上谷太守,是我的父亲。征发这两郡弓箭骑兵一万人,王郎就不值得忧虑了。”刘秀的属官和亲信都不肯,说:“人死了,头还要向着南方,为什么要向北进入别人的地盘呢?”刘秀指着耿弇说:“这是我北边的引路人。”不过刘秀等人,依然还是往南走了。
蓟中之乱时,耿弇与刘秀失散,于是他就向北逃到昌平,回到他父亲耿况那里,趁机劝说耿况攻击邯郸,归附刘秀。耿弇率上谷兵与吴汉所率渔阳兵会师南下,沿途击斩王郎的军队,斩首三万级,攻取二十二县,在广阿追上了刘秀。随后,耿弇等人随刘秀攻克邯郸。刘秀在河北连战连胜,名声越来越大。更始皇帝心生疑忌,于是立刘秀为萧王,令他罢兵率领部下将士回长安。刘秀也没多想,就计划回长安复命。耿弇赶紧劝阻刘秀说,更始政权目前君臣淫乱,已不得民心,不久肯定会倒台。不如您自立为王,我愿回幽州去,增发精兵,以成大计。从发现明主,到劝父起兵归附刘秀而不是刘玄,再到劝刘秀与更始政权决裂,这都显示出,耿弇有着优于常人的洞察力,在事情开始之时,就预见并谋划了未来的发展图景。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而战神耿弇就是这样的人。攻克王郎后,耿弇建议先经略河北和山东,作为大本营,并主动请缨,去攻打当地的军阀。耿弇的战略是很有创新的,自西周以来,秦朝和西汉都是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中国,而耿弇建议以河北为根据地统一中国,这就开了王气在北的先河。随后,耿弇和吴汉去征发幽州的军队,并对河北的农民起义军展开大规模进攻,先后击败了铜马、赤眉等多支农民起义军。更始三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改称建武元年。随后,任命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建武三年,耿弇大破关中悍将延岑,斩首三千,生俘五千。此时关东陇西巴蜀未平,耿弇又有了新的战略,他要求再回上谷征发军队,首先进攻在渔阳叛乱的彭宠,然后进攻涿郡的张丰,剿灭富平、获索农民军,最后进攻山东的张步。这个进攻路线非常类似于韩信挟燕攻齐的路线,而有人传说韩信就是因为功高震主后来被杀掉的。于是,耿弇安排族兄和父亲去到刘秀身边以表忠诚,随后开始大展身手,按照既定计划一路攻城略地,直到面对山东的张步。
张步听说耿弇即将进攻齐地,便派大将军费邑屯兵历下,打算以逸待劳,节节抵御,让耿弇连续攻城,以延缓时日。而耿弇的进攻,则是攻心为上。他首先围攻祝阿城,故意放开一角,让张步的军队得以逃奔钟城,钟城听说祝阿已经陷落,则弃城而逃,这样就在费邑的防线上打开了缺口。费邑为了堵住缺口,派弟弟费敢防守巨里,自己带领精锐部队随时准备支援。耿弇于是在巨里摆出一副即日攻城的样子,引诱费邑前来支援,结果费邑中计,率领三万人赶来巨里。耿弇率领军队伏击了费邑,三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费邑当场被杀。耿弇派人拿着费邑的首级给城中的费敢等人观看,费敢也不敢打了,赶紧逃走,投奔了张步。这几乎是不战而胜。耿弇一出精彩的“围城打援”战役成功后,又来了个“声东击西”。当时张步派自己的弟弟张蓝带领两万人防守西安(不是现在西安),派一万人防守临淄,相距四十里,仍然是以逸待劳、持久固守的政策。耿弇看到西安城小而坚固,张蓝带领的又是张步的精兵,而临淄城大,难以固守,于是他就故意放风说五天后要进攻西安,到时候了却突然转往临淄。临淄被攻破后,防守西安的张蓝非常害怕,就赶紧逃跑了。西安城又几乎是不战而胜。“声东击西”成功后,耿弇开始“诱敌深入”。他知道虽然自己连战连胜,但实际上张步的主力还保留着,如果坚城固守仍然是麻烦事,所以必须引诱张步出战,这样才能发挥汉军擅长旷远野战的长处。耿弇命令部队专门等到张步来了的时候掳掠财物,以激怒张步,结果张步中计,带着三个弟弟和农民军首领重异赶到临淄城下,达二十万军队。耿弇则故意示弱,把突骑部署在城中,让附属部队首先和张步接战,等到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他就亲自率领突骑横冲张步的军阵。耿弇很清楚,这是决定性的一战,于是立志一定要攻克张步。打战时他被流箭射中了大腿,便直接用佩刀砍断,继续战斗,连身边的卫士都没发觉,终于大败张步。有人可能会觉得,“围城打援”、“声东击西”等战法兵书上都有,也没什么了不起。但其实,我们说哪场战是哪种战法,是战斗结束后才类比归纳出来的说法,并不是套着模板打出来的。战场的情况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在战前即使主将心里想着某种战法,也不一定能打出这种战法的效果。更何况,具体用哪种打法,还需要大量的分析决策和临场指挥。
这里我们姑且穿越一下,近一年来的中美科技战,就有很经典的“围点打援”战。2018年底,美国制裁中兴后,开始打华为的主意,目标是5G技术。华为开始是示弱,等美国凑过前来,就开始从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从欧洲那边反包围美国。美国一看按不住华为的5G,就用芯片和操作系统来支援围攻。结果,华为立马亮出海思芯片和鸿蒙系统,美国一下子就蒙圈了。围点打援战术,目的不在于打所围之敌,而在打来援之敌。所以,兵力部署的重点是打援的力量,围城的则是辅助力量,可打可不打,有时甚至是佯攻。华为从内线转外线作战,反过来围攻美国的5G,其实目标并不是美国的5G,因为我们在5G技术上有压倒性优势,打不打都无所谓。而等美国的“援军”芯片和操作系统赶来支援,企图卡华为脖子的时候,华为才适时亮出海思芯片和鸿蒙系统,这一下美国就没招了。美国来势汹汹,志在必得,结果却铩羽而归。刚开始,美国只是给华为的5G免费做全球广告,这一下,顺带给华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也做了全球广告。这就是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术,原来华为真正要打的,或许不是5G,而是美国的其他科技援军。从这一点来看,任正非根本就不是一个商人和企业家,任正非简直就是一个伪装成企业家的大元帅。好了,我们再穿越回东汉。穿越古今,只是为了说明耿弇的谋略有多么的厉害。战神耿弇开挂的人生,还在继续。
志向和谋略定下来了,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导向最后的成功。耿弇初战告捷之时,刘秀听说耿弇遭到张步优势兵力的进攻,便亲自赶往相救。泰山太守陈俊认为应该等刘秀到来,双方合兵一处,但耿弇认为,现在张步大军正在旷野,是歼灭他们的好机会,如果跑了,重新守城了,再想消灭他们就难办了。于是,他豪迈地说:天子将到,臣子应该杀牛洒酒以等待百官的到来,难道还要以贼虏来麻烦君上吗?耿弇再次出兵大战,从早晨打到了晚上,张步军队死伤惨重,城中沟壑都填满了尸体。耿弇判断张步可能退兵,于是先派人设下埋伏,夜深人静的时候,张步果然悄悄撤退了,耿弇的伏兵四出,穷追几十里,一路上尸体连着尸体,缴获辎重车两千多辆。刘秀来到临淄后,慰劳军队,开群臣大会,表彰耿弇说: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亨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刘秀这一番表彰,简而言之就是,耿将军啊,你这个大战略跟韩信一样,但是你要打的战却比韩信更难,你之前在南阳提出逐步攻打张步的决策,本以为难以实现,没想到竟然成了!面对成功路上的困难,经常会有人鼓励说,有志者事竟成。而这句话,说的就是耿弇。
几天后,耿弇继续追击张步,张步投降。接着耿弇又收降了五校农民军余部,至此齐地完全平定,耿弇振旅回师。建武六年,耿弇进攻陇右的隈嚣,与中郎将来歙一起平定了北地。从此,光武帝刘秀站稳了脚跟,霸业将成。耿弇一生南征北战,打了三百多仗,从无败绩,为整个东汉江山,打下了半个天下。《后汉书》中说:“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建武十三年,天下基本平定,耿弇交还了大将军印绶,以列侯的身份充当顾问。后来刘秀去世后第二年,耿弇也去世了,年56岁。耿弇在对战张步的重要战役时,身中流箭依然坚持奋勇杀敌,听说刘秀要来反而不等支援按既定计划越战越勇,而平定齐地、大势初定之后,后面平定关中、巴蜀的战役,他却几乎不参与。这些决策,反映的都是耿弇坚毅的执行力:不达目标誓不罢休,而达成既定目标后却又能及时停手。从战国秦汉以来,三世为将没有不衰败的,而耿氏家族累世为将,却一直辅佐皇族到东汉末年的汉献帝,直到少府耿纪起兵诛曹操时被曹操所杀为止。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天下平定后,耿弇立马从武官转成文官性质的顾问,这就是受老子的战争观的影响。
《后汉书》作者范晔说,耿弇决策河北,定计南阳,看到光武的帝业必成。自从攻拔齐地以后,就没有再立什么新功了。难道是不想再立新功吗?或者是当时的法度不容许他再立新功吗?三世为将,道家认为是不吉祥而忌讳的,而耿氏却能世代功名而自保其身,难道耿家用兵是以杀止杀吗?为什么独能兴盛呢?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而耿弇则是在光武帝的带领下,坚持以战止战,用正义铲除邪恶,为天下开太平,所以耿家能打破三世为将必败的规律就不足为奇了。看完耿弇开挂的传奇人生,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支撑耿弇一生攻坚克难、从无败绩的精神是什么呢?正如前文所述,是远大的志向,卓越的见识,超凡的谋略和坚毅的执行力。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就会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而有卓越的见识和超凡的谋略,则会有解决一切复杂问题的能力;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毅前行,则能带来最后的成功。一个人只要有了这些素质,就可以碾压任何困难,把希望变成现实。那么,这些成功的品质又如何得来呢?这就要回到开头,为什么吝惜笔墨的史书上要专门记述,耿弇从小跟随父亲学老子之道这件事?因为,老子是三皇五帝时期华夏文化的集大成者,天道、人伦、治国、用兵等等无所不窥,后世的鬼谷子、韩非、黄石公、孙子等各家名人,无一不是老子的思想传人。耿弇是老子道家思想的践行者,这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贯穿耿弇一生的思想主线。
孔子说过,人分几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我们大部分人,都处在学而知之或困而学之的层面。学而知之,就是要向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学习,要多读圣贤书,启智明道,这样就能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洞察力,培养自己克服困难、谋事成事的能力,做起事来,干一件成一件。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有强者。强者之所以是强者,就在于他总是能在别人活不下去的时候,坚强地活下去。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强者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容易”,他总是能把别人觉得困难的事情变成现实,把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欢迎关注「子归明」
读书明智,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欢迎玩家到【wan玩得好手游】查看最新变态版手游攻略,只需要在百度输入【wan玩得好手游】就可以浏览最新上线送满vip的变态手游攻略了,更多有关BT手游的攻略和资讯,敬请关注玩得好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