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又没有回家,这已经是我第五个中秋没在家过了,别人听起来以为我已经工作了好多年一样,其实我也只不过才刚刚开始大二生活罢了。高中三年为了所谓的梦想很少回家,就连两周一次的大休都很少回家,更不用说节假日了。高中毕业以后,我又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大学,我来到了南昌,三天的假期回家便更成为了一种奢望。
如果你说不想家不想爸妈吧,那都是极力掩饰罢了,再破烂不堪的家那也是永远都不会赶你走的地方,当然更会是你走到哪都想回的地方,没有之一。
如果说思故乡源于想家的话,那么我觉得想家就是起于想爸妈。这句话似乎说的很是简洁明了,我认为的“想”包括各方面,当然这似乎也要取决于你自己思想的成熟程度。
我和所有人一样都会觉得自己的爸妈的的确确的伟大。之前总是有人说爸妈把我们生下来就足够伟大了,那要是他不生你的话就不伟大了吗?有很多人说爸妈总会省吃俭用的为你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这就是父母的伟大,我觉得有很多父母错了很多,不是错在省吃俭用为孩子,而是没有揭示省吃俭用背后的伟大。我爸过了大半辈子了,似乎给我留下的最有用的就是揭示的那个道理:我给你留下金山银山,你不会管理和努力,它会变成一座空山。有很多人会觉得我爸是为自己的穷开脱,哪怕别人这个假设是完完全全真的,那我更应该感谢的就是爸爸在我具有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就像我揭示了我这个道理。
我之所以会说是爸爸揭示这个道理,那是因为爸爸没读过书。说起没读过书,我觉得用“所有觉得学习苦的人,大多是没有挨过现实的耳光”来形容爸爸的学业生涯在合适不过了,我也悟出了错过这个学习的时期,绝不是一句后悔就可以了得。因为奶奶去世的很早的缘故,爸爸出生不久就被送到他的姑姑家生活了,一直到二十岁才回家,而当他到了读书的年龄,他的的确确像那句话所说的一样:学习真苦。而当我听了爸爸和我说了不上学的日子以后,我知道了不仅是生活是苟且的,似乎也懂了有很多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生活的苦。一个不可磨灭的现实就是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活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也无非就是习以为常,也就是所谓的钝化。而学习的痛苦在于你要始终保持敏锐的触感,还要同时保持清醒的认知和真切的感情,这或许就是与生活钝化相对应的锐化吧。那你觉得一个连温饱都难以被满足的人还会坚定不移的去选择接受生活的锐化吗?
说到父母,似乎他们始终都是那个选择延迟自己享受年龄段的人。我爸就经常在我面前说他自己现在多为这个家吃点苦没关系,等以后我有所成就了再享受也不晚,而当我们能真正理解到里边的辛酸时,似乎他们已经吃了很多的苦了,这些苦,我从来没数过,也没敢想过。所以,当你放荡不羁过后,试着从你走过来的日子里吸取点东西,让自己成长再快一点,哪怕就是早点成熟也可以接受。